凤停寺建于新罗文武王十二年(公元672年),由义湘大师的弟子能仁法师创建。相传天灯山原名“大望山”。能仁法师年少时曾在山中一处石窟修行。有一天,一位被其道行所感的天上仙女降下明灯,照亮洞内。从此,这座山被称为“天灯山”,石窟亦得名“天灯窟”。后来,能仁法师修行更为精进,一日以道力折纸为凤,放飞于空。纸凤最终停驻于此,法师遂在此地开设山门,修建寺院,并取“凤凰”之“凤”与“停留”之“停”,将其命名为“凤停寺”。此后寺院历经六次重修,如今仍保存多处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与文物。其中包括国宝第15号极乐殿、国宝第311号大雄殿,宝物第448号华严讲堂、第449号古金堂,以及德辉楼、无量海会、三圣阁、三层石塔,并设有附属庵堂,如灵山庵、知照庵和中庵。凤停寺不仅历史悠久,也是一座高丽太祖与恭愍王曾亲临的静雅古刹。
寺内的“圣宝馆”是一处专门用于文物收藏与展示的场所,建筑为韩式瓦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馆内设有常规文物库、后佛壁画库与展览空间。
馆藏包括凤停寺所有的25类、共174件文物,以及极乐殿与大雄殿解体修缮过程中收集、具有高度保存价值的壁画与后佛壁画等。其中部分文物、铺壁画及后佛壁画已对外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