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东精选 - 特别主题
退溪艺典路

退溪艺典路
                儒生巡礼路是世界儒教书生文化公园内的一条探访路线,由9个分段组成。
                全长91公里,是一条自然友好型探访路线,沿线可尽览安东湖的秀美风光与众多儒教文化遗迹。路线中设有可漫步于水面的“宣城水上路”、陶山书院、李陆史文学馆以及传统古宅等丰富景观,是适合悠然步行、疗愈身心的理想旅行路线。
            
- 01. 宣城县路
- 02. 陶山书院路
- 03. 青葡萄路
- 04. 退溪艺典路
- 05. 王母山城路
- 06. 易东路
- 07. 山林文学路
- 08. 麻衣太子路
- 09. 书道路

宣城县路
一条承载着儒生高洁精神、铭刻君子足迹的历史之路


路线1是环绕陶山九曲中第一湾“云岩谷”一带展开。安东素有“韩国精神文化之都”之称,而在这条宣城县路上,至今仍留有恪守儒者高洁精神的君子足迹。从因“村中无一非君子”而得名“君子里”的外内村出发,途经儒生们以浩然之气培养仁义的礼安乡校,行经横跨水面的宣城水上路,最终抵达韩国文化主题公园。在宣城县路上,仿佛有无数先贤走在我们前方,引领我们走向精神与文化的深处。
- 
                                         乌川遗址→普光寺→宣城县文化园区→湖畔自然休养林→月川书堂 乌川遗址→普光寺→宣城县文化园区→湖畔自然休养林→月川书堂
- 
                                         13.7公里/约需4小时 13.7公里/约需4小时
- 
                                         乌川遗址、艺才村、松谷古宅、礼安乡校、宣城县文化园区 乌川遗址、艺才村、松谷古宅、礼安乡校、宣城县文化园区

陶山书院路
追随退溪先生足迹的静谧之路


月川书堂是月川赵穆为培育后学而创立的学堂。赵穆曾受业于退溪李滉,追随在先生左右,专心致志于学问研究。陶山书院路,是一条承载师徒情谊的学道之路。它从退溪先生晚年归乡讲学、潜心治学的陶山书院出发,途经其长眠之地的墓园,直至其后代恪守清贫儒者风范而居的院村。这条路线,比陶山九曲中的任何一段更鲜活地承载着退溪先生的思想余韵与精神气息。
- 
                                         月川书堂→湖畔自然休养林→汾川里村庄会馆→陶山书院→退溪宗宅 月川书堂→湖畔自然休养林→汾川里村庄会馆→陶山书院→退溪宗宅
- 
                                         11.3公里/约需4小时30分钟 11.3公里/约需4小时30分钟
- 
                                         月川书堂、世界儒教会展中心、陶山书院、退溪宗宅、退溪公园 月川书堂、世界儒教会展中心、陶山书院、退溪宗宅、退溪公园

青葡萄路
途经《旷野》《青葡萄》诗人李陆史的故乡——院村村,一路追寻诗意与记忆的青葡萄路。


李陆史的出生地——院村,是典型的依山傍水之风水宝地:南向而居,村后群山如屏,环绕成势,村前则是广袤肥沃的田野,田野之外,江水缓缓流淌,不急不徐,景致开阔。虽为偏远山村,却因其沉静厚重、宜于冥想的氛围,素有“人杰地灵”之誉。水淹之前的院村,曾分布着参判宅、大监宅、进士宅、尚州宅、牙山宅、诺达莱宅、彦阳宅、屏城宅、首尔宅与永惠宅等名宅。然而如今,仅剩包括陆史之女李沃非女士居住的穆斋古宅在内的四栋宅邸。村口则建有李陆史文学馆,以纪念这位院村走出的杰出诗人与独立运动家。
- 
                                         退溪宗宅→守拙堂→李陆史文学馆→远川桥→丹川桥 退溪宗宅→守拙堂→李陆史文学馆→远川桥→丹川桥
- 
                                         6.3公里/约需2小时 6.3公里/约需2小时
- 
                                         退溪先生墓地、守拙堂、李陆史文学馆、溪南古宅 退溪先生墓地、守拙堂、李陆史文学馆、溪南古宅

退溪艺典路
追随退溪先生的步履,踏上通往清凉山的如画之路


兀米岭,可谓是安东风光最为秀美之地。凡到访此地者,无不将孤山亭、聋岩宗宅与月明潭誉为全国最美的亭、宅、潭。退溪先生更将洒满月辉的月明潭视作能唤雨降甘霖的灵池。穿过月明潭,朝清凉山方向稍行,便是被称为“韩国最美亭子”的孤山亭。其周边,设有供奉恭愍王与鲁国公主的祠堂,每逢正月十五,佳松里村民都会在此举行洞祭。
- 
                                         丹川桥→清凉山观景台→蹇芝山→聋岩宗宅→祝融峰 丹川桥→清凉山观景台→蹇芝山→聋岩宗宅→祝融峰
- 
                                         10.7公里/约需5小时30分钟 10.7公里/约需5小时30分钟
- 
                                         清凉山观景台、蹇芝山、鹤巢台、聋岩宗宅、祝融峰 清凉山观景台、蹇芝山、鹤巢台、聋岩宗宅、祝融峰

王母山城路
因恭愍王之母曾于战乱时避难于此,故得名“王母山城路”


清凉山流下的溪水无法翻越山峦,于是绕着王母山城蜿蜒而行,而山也不越水界,造就了如画般的江边风景——内萨米与白云池。此地毗邻清凉山,抬眼远望山巅,便可见诗人李陆史在此汲取灵感、构思名作《绝顶》的刀善台,以及自退溪先生时期起,每逢杜鹃盛开的春日便举办文学讨论会的月澜精舍。王母山城就坐落其间,沿路行走,仿佛与历史的风骨并肩而行。
- 
                                         孤山亭→孟开村→白云池→刀善台→远川桥 孤山亭→孟开村→白云池→刀善台→远川桥
- 
                                         12公里/约需4小时30分钟 12公里/约需4小时30分钟
- 
                                         孟开村、刀善台、王母堂 孟开村、刀善台、王母堂

易东路
安东最早设立的书院——“易东书院”旧址所在之路


路线6沿途江水滔滔,磅礴奔流,令人不禁联想起《赤壁歌》的豪情。一侧是诞生了退溪学派巨擘赵穆的月川书堂,另一侧则坐落着由奉化金氏建立的惺斋宗宅与真城李氏的番南古宅,彰显了浮浦的荣耀与底蕴。浮浦不仅拥有被誉为韩国理学奠基人禹倬创建的易东书院,还坐拥一望无垠的沃野良田及历经千年风霜的浮罗院楼。江岸松林“司评松”环绕其前,为村庄更添古朴风韵,也成为来往行人歇脚驻足的好去处。
- 
                                         远川桥→樊南宅→继尚古宅→惺惺斋宗宅→浮浦码头 远川桥→樊南宅→继尚古宅→惺惺斋宗宅→浮浦码头
- 
                                         11.5公里/约需3小时30分钟 11.5公里/约需3小时30分钟
- 
                                         樊南宅、浮罗院楼、惺惺斋宗宅、浮浦码头、继尚古宅 樊南宅、浮罗院楼、惺惺斋宗宅、浮浦码头、继尚古宅

山林文学路
从专注于韩国学研究的国学振兴院一路延伸至陶山温泉,穿行山林之间,探访文化与自然交融的文学之路


沿途分布着松谷古宅、善城衙门、虎溪书院与礼安乡校。作为弘扬国学文化的中枢机构,韩国国学振兴院承担着收集、保存木版文献,并通过翻译整理向外传播安东精神的重任。顺着35号国道前往陶山的路上,还设有一座山林博物馆。抵达陶山后,以老松亭宗宅为中心,右侧依次可见退溪先生最早创建的树谷庵、温溪李瀣的宗宅以及松斋李堣的神道碑,道路对面便是陶山温泉。
- 
                                         西部里综合咨询处→韩国国学振兴院→灵芝山→陶山温泉 西部里综合咨询处→韩国国学振兴院→灵芝山→陶山温泉
- 
                                         7.8公里/约需3小时30分钟 7.8公里/约需3小时30分钟
- 
                                         韩国国学振兴院、灵芝山、陶山温泉 韩国国学振兴院、灵芝山、陶山温泉

麻衣太子路
追寻梦想复兴新罗国权的麻衣太子足迹,一段通往历史深处的旅程


新罗灭亡后,太子金镒拒绝归顺高丽,率领遗民奋力图存,力求振兴故国。今日的龙头山与太子山一带,仍留存着与其相关的地名由来与传说,述说着那段不屈的历史记忆。“新南里”与“新罗岭”,意指新罗以南之地;太师寺遗址上仍存龟趺与螭首遗迹;龙头山半腰的“麻衣台”,传说中正是麻衣太子每日登高遥望故国的地方;“达莱岭路”则被认为承载着他深沉的遗恨;而“蹇芝山”与“斗龟峰”是其练兵图强、誓复国祚的象征。这些地名与传说,至今仍让人感受到那段不容遗忘的历史气息。
- 
                                         陶山温泉→龙寿寺入口→龙头山山顶→水云亭 陶山温泉→龙寿寺入口→龙头山山顶→水云亭
- 
                                         10.6公里/约需4小时 10.6公里/约需4小时
- 
                                         龙寿寺、国望峰、龙头山 龙寿寺、国望峰、龙头山

书道路
退溪先生的门生们曾往返于水云亭与蹇芝山之间,潜心研习书法与绘画,共同成就了这段书道之路


退溪的门生们曾往返于水云亭与蹇芝山之间研习书画,终其一生以翰墨为香、以笔墨修身,在书道中探求圣学之道。陶山西部里的宣城衙门匾额由李叔樑题写,退溪墓碑上的碑文则出自琴辅之手。师出同门的两位挚友皆成书法名家,此等佳话古今罕有,故而广为传颂。
- 
                                         水云亭→太子1里入口→佳松里入口→孤山亭 水云亭→太子1里入口→佳松里入口→孤山亭
- 
                                         7.4公里/约需2小时30分钟 7.4公里/约需2小时30分钟
- 
                                         水云亭、孤山亭、佳松健康村 水云亭、孤山亭、佳松健康村









 
          






 
             
             
             
             
             
                